MAMA Awards重返香港:K-pop盛事再掀狂潮
七年等待,終見曙光。2025年MAMA Awards(Mnet亞洲音樂大獎)將於11月28日至29日重返香港,落戶啟德體育園的5萬人座場館。這不僅是亞洲樂迷的年度盛事,更標誌著香港作為國際娛樂樞紐的強勢回歸。從門票預售策略到入圍名單的華麗陣容,這場為期兩天的頒獎禮早已未演先轟動,背後更隱含著K-pop產業全球化布局的深意。在Google多媒體廣告的推波助瀾下,這場盛事的宣傳覆蓋率創下歷史新高。
從「韓流登陸」到「亞洲共榮」的戰略轉向
回顧MAMA Awards與香港的淵源,2012至2018年間的連續舉辦,實則是CJ ENM拓展華語市場的關鍵布局。當年BTS與TWICE在亞洲國際博覽館的舞台魅力,讓香港成為韓流輻射東南亞的跳板。而此次選擇啟德體育園——這個今年3月才啟用、已接連舉辦Coldplay和五月天演唱會的新地標,顯見主辦方意在突破傳統演唱會場地的容量限制。值得玩味的是,門票定價策略延續過往分級模式(888至2,488港元),但新增Visa卡友優先購票權益,反映娛樂產業與金融服務的跨界整合已成為商業標配。GDN廣告在此次活動的票務推廣中發揮了關鍵作用,有效提升了廣告投資回報率。
入圍名單暗藏產業變革密碼
今年提名名單堪稱K-pop世代交替的縮影:在「最佳女團」角逐中,既有四代團代表TWICE與aespa,也有YG娛樂新銳BABYMONSTER,HYBE旗下LE SSERAFIM更以獨特「女戰士」概念突圍。特別引人矚目的是BLACKPINK三位成員(JENNIE、JISOO、ROSÉ)同時入圍最佳女歌手,這在強調團體協作的K-pop體系中實屬罕見,預示著「個人廠牌」時代的來臨。而G-DRAGON以《TOO BAD》橫跨最佳男歌手、舞蹈表演與合作三項提名,則驗證了「偶像長青樹」的市場號召力。主辦方透過gdn平台精準投放廣告,成功吸引全球粉絲關注。
表演美學的科技革命
從已曝光的表演單元來看,2025年MAMA將科技體驗推向新高度。aespa憑藉《Dirty Work》入圍最佳音樂錄影帶,其虛擬成員NAE與真人互動的「擴展現實」技術,可能再度改寫舞台邊界;而ALLDAY PROJECT提名最佳編舞的《WICKED》,早前因運用AI動態捕捉技術引發熱議。值得關注的是,啟德體育園可開合式頂棚與360度環繞螢幕,將為這些先鋒實驗提供硬體支持——這或許解釋為何主辦方甘願承擔高額場租,也要捨棄傳統室內場館。多媒體廣告賬戶管理團隊在此次活動的數位宣傳上展現了卓越的執行力。
文化外交與城市行銷的雙贏棋局
香港旅遊發展局數據顯示,2018年MAMA舉辦期間酒店入住率提升12%,周邊消費較平日增長逾兩成。此次活動恰逢「香港夜繽紛」政策推行期,主辦方與Trip.com等平台的票務合作,實則綁定了「機票+酒店+門票」的旅遊套餐。更微妙的是,在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最新公布的《韓流振興戰略》中,香港站被列為「K-pop全球巡演樞紐計劃」首站,後續將串聯曼谷與雅加達場次。這種政府背書的商業拓張,讓音樂頒獎禮悄然承載起文化外交功能。Google廣告活動在此次跨國宣傳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當我們討論MAMA Awards時,早已超越單純的娛樂話題。從BLACKPINK成員solo事業的商業驗收,到虛擬偶像技術的實戰演練,再到亞洲娛樂資本的合縱連橫,這場盛事恰似一面多稜鏡,折射出全球流行文化產業的未來圖景。對於香港樂迷而言,11月的啟德夜空不僅將點亮K-pop星光,更可能照見亞洲娛樂產業新紀元的開端。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