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 MAMA Awards:香港舞台上的K-pop狂歡與全球音樂盛事
當K-pop的浪潮席捲全球,MAMA Awards(Mnet Asian Music Awards)早已超越單純的頒獎典禮,成為亞洲流行文化的年度風向標。2025年,這場音樂盛事首次移師香港啟德體育園,將於11月28日至29日盛大舉行。從Visa卡友的專屬預售到Jennie、j-hope、SEVENTEEN等頂級藝人的激烈角逐,本屆MAMA不僅延續了過往的輝煌,更在全球化策略與粉絲互動上開創新局。對於品牌而言,這正是運用Google多媒體廣告觸及全球K-pop粉絲的絕佳時機。
作為數位支付領域的全球領導者,Visa連續第二年擔任MAMA Awards的獨家冠名贊助商,這項合作背後蘊含著深厚的商業與文化邏輯。2024年MAMA在美國與日本的成功舉辦,標誌著K-pop產業全球化戰略的成熟,而2025年選擇香港作為主辦城市,則進一步強化了亞洲音樂市場的樞紐地位。Visa為全球卡友提供的兩階段專屬預售——10月17日上午10點至下午2點的Visa Infinite卡友預售,以及當日晚間6點至18日下午2點的普通Visa卡友預售——不僅是商業促銷,更是品牌與年輕世代建立情感連結的精心設計。這種「支付+娛樂」的跨界模式,呼應了當代消費文化中「體驗經濟」的崛起,讓金融服務無縫融入粉絲的追星旅程。透過精準的目標受眾定位,Visa成功將支付服務轉化為粉絲體驗的核心環節。
從藝術層面來看,2025 MAMA Awards的提名名單堪稱K-pop世代交替的縮影。在「年度藝人」的角逐中,我們既看到BLACKPINK成員Jennie、Jisoo的個人發展成果,也見證了SEVENTEEN、Stray Kids等三代團體的持續進化,更有BABYMONSTER、RIIZE等新生代力量的強勢崛起。特別值得注意的是,G-Dragon與j-hope分別以《TOO BAD (feat. Anderson .Paak)》和《MONA LISA》入圍「最佳男子舞蹈表演」,這不僅是兩位音樂人藝術風格的碰撞,更象徵著K-pop從團體本位向個人創作的多元發展。而Rosé與Bruno Mars的合作曲《APT.》入圍「最佳合作」,則體現了K-pop與西方主流音樂更深層次的融合嘗試。這些數據都將成為廣告成效分析的重要參考指標。
本屆MAMA的評選機制延續了專業評審與大眾參與的平衡哲學。據官方資料顯示,「年度藝人」與類型獎項由40%評審評分、30%串流/下載量(韓國20%+全球10%)及30%實體專輯銷售構成;「年度歌曲」則加重數位表現佔比(評審40%+數位60%);而「年度專輯」門檻設定為百萬銷量,確保了商業影響力的基準。這種複合式評選既維護了音樂獎項的專業尊嚴,又滿足了數位時代粉絲的參與渴望。尤其「粉絲選擇獎」的兩階段投票設計(首輪至10月26日,次輪10月30日至11月10日),配合Mnet Plus平台的即時投票機制,將粉絲熱情轉化為可量化的數據影響力,創造了「共同創造榮耀」的情感價值。這正是gdn平台能夠發揮最大效益的場景。
香港作為主辦城市的選擇,同樣耐人尋味。啟德體育園作為亞洲最新穎的大型場館,其靈活的空間設計能完美適應MAMA標誌性的高科技舞台效果。從政治經濟學角度來看,在香港舉辦MAMA,既是對該城市「亞洲國際都會」定位的肯定,也反映了韓國娛樂產業在中國市場的謹慎布局策略——在中美文化博弈的背景下,香港相對中立的地位為K-pop提供了緩衝地帶。此外,香港成熟的國際交通網絡與旅遊基礎設施,有利於吸引全球範圍的K-pop朝聖者,進一步強化MAMA作為「全球No.1 K-pop頒獎禮」的品牌形象。對於廣告主而言,這意味著可以透過Google Pmax廣告實現跨渠道的整合行銷。
從更宏觀的視野審視,2025 MAMA Awards的意義早已超越音樂本身。當Visa將支付服務嵌入追星體驗,當香港天際線成為K-pop舞台背景,當全球粉絲通過手機投票參與歷史,我們見證的是一場文化、科技與資本的共謀。這場盛會不僅展示韓國流行文化的軟實力,更預示著未來娛樂產業的三大趨勢:全球化與在地化的辯證統一、數位平台對傳統娛樂權力的解構,以及品牌贊助從曝光營銷轉向體驗營銷的深層變革。在這個過程中,廣告投資回報率的精準計算將成為品牌決策的關鍵依據。
對粉絲而言,2025 MAMA是夢想成真的舞台;對產業而言,這是商業模式的創新實驗;對香港而言,這是疫後重建國際形象的重要契機;而對全球流行文化觀察者來說,這是一扇理解亞洲創意經濟未來走向的窗口。當11月的香港夜空被K-pop的節奏點亮,我們或許正在見證一個新文化紀元的開始——在那裡,國界變得模糊,熱情成為通用語言,而音樂,永遠是最忠實的橋樑。
##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