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解析:詹姆斯岡恩如何用《超人》重啟版撕裂超級英雄公式

深度解析:詹姆斯岡恩如何用《超人》重啟版撕裂超級英雄公式

在好萊塢超級英雄電影的洪流中,2025年由詹姆斯·岡恩執導的《超人》重啟版無疑是一記響亮的宣言——這不僅是DC宇宙的嶄新起點,更是對「超級英雄」本質的一次大膽解構。當大衛·科倫斯韋特披上紅色披風,他詮釋的並非傳統意義上的完美救世主,而是一個會憤怒流淚、會與女友爭吵的「問題青年」。這種反英雄敘事在首週末便引發兩極評價:漫畫死忠盛讚其「怪誕得令人著迷」,主流觀眾卻困惑於片中飛天白狗與次元眼球共冶一爐的狂想曲。這部耗資兩億美元的A級製作,骨子裡流淌的卻是B級邪典電影的血液。

岡恩的顛覆性策略從敘事結構便昭然若揭。有別於超級英雄起源電影的慣例,開場即是超人敗給雷克斯·路瑟操縱的「波拉維亞之鎚」機器人,渾身是血地被氪星犬小氪拖回北極孤獨堡壘。這種「中局切入」的敘事,宛如將觀眾猛然推入運轉中的敘事齒輪,迫使他們在漫天飛舞的DC漫畫冷知識中自行拼湊脈絡。當布萊德利·庫柏飾演的喬·艾爾全息影像,對著養傷的兒子說出「你讓我想起氪星最後一隻會哭泣的鳥龍」這類岡恩式台詞時,傳統超人電影的莊重史詩感已被徹底解構。更激進的是,本片直接讓《星球日報》記者露薏絲·蓮恩(瑞秋·布羅斯納漢飾)在專訪中尖銳質問:「當你阻止波拉維亞內戰時,是否想過這違反了星際非干預條約?」——這記直球將超人從神壇拉入現實政治的泥沼。

視覺美學的斷裂同樣令人咋舌。岡恩刻意混搭多種影像質感:氪星科技呈現蒸汽朋克式的齒輪結構,雷克斯企業總部採用冷峻的包浩斯線條,而當「次元小鬼」這種漂浮巨眼生物突然闖入時,畫面瞬間切換成黏土動畫般的粗礪質感。最爭議的莫過於關鍵戰鬥場景:超人與「正義小隊」成員對抗路瑟召喚的哥吉拉狀生物時,鏡頭突然模仿第一人稱射擊遊戲視角,配合電子遊戲式的血條UI設計。這種打破第四面牆的手法,與其說是創新,不如說是岡恩對超級英雄類型公式的刻意嘲弄。正如《衛報》影評尖銳指出:「當約翰·威廉斯的經典主題曲響起時,銀幕上崩塌的摩天大樓竟像《俄羅斯方塊》般規整墜落——這到底是後現代致敬,還是對觀眾情感的褻瀆?」

在選角與表演層面,岡恩的顛覆更為徹底。大衛·科倫斯韋特雖有克里斯多福·李維的俊朗輪廓,卻被要求演繹出「氪星版彼得潘症候群」:他的超人會因露薏絲質疑其報導立場而暴怒砸毀辦公桌,也會在發現養父強納森·肯特(普魯特·泰勒·文斯飾)隱瞞母星真相時崩潰痛哭。這種情緒不穩定的詮釋,與亨利·卡維爾時代的苦悶救世主形成鮮明對比。更驚人的是雷克斯·路瑟的塑造:尼可拉斯·霍特的光頭造型下,藏著堪比《繼承之戰》羅根·洛伊的陰鷙算計。當他對著AI助理說出「讓超人成為移民問題的代罪羔羊」時,片中的社群媒體戰畫面竟與現實政治廣告無縫疊印——這種毫不掩飾的時事影射,讓《超人》意外成為2025年最具政治隱喻的超級英雄電影。

值得玩味的是電影對DC擴展宇宙(DCEU)遺產的處理方式。岡恩既未全盤否定查克·史奈德的暗黑美學,也未完全擁抱漫威式的合家歡路線。片中「正義小隊」的登場堪稱微妙平衡:綠光戰警(奈森·菲利安飾)保持漫畫原著的傲慢本色,卻在關鍵時刻說出「我討免稅宇宙警察這工作」的岡恩式冷笑話;鷹女(伊莎貝拉·莫塞德飾)的翅膀採用寫實的禽類解剖結構,飛行時羽毛脫落會引發過敏性噴嚏。這種既尊重原著又肆意解構的矛盾態度,延伸至對超人神話的處理——當氪星AI管家蓋瑞(艾倫·圖克配音)嚴肅討論「超人機器人的勞權問題」時,荒誕感已突破超級英雄電影的傳統邊界。

《超人》最富爭議的轉折發生在第三幕:雷克斯·路瑟利用「次元小鬼」創造出超人複製人大軍,而辨識本尊的關鍵竟是「只有原版會因露薏絲遇險分心」。這個設定本該催生史詩級戰鬥,岡恩卻選擇讓複製人們突然開始討論工時制度,最終因「拒絕無薪加班」集體罷工。這種將社會議題荒誕化的處理,暴露了導演難以調和的創作矛盾:既想保持作者印記的怪誕趣味,又需滿足商業大片的敘事責任。《好萊塢報導者》一針見血:「當超人流著淚擁抱罷工複製人時,你分不清這是對資本主義的批判,還是岡恩又一次嗑嗨了的產物。」

在文化層面,2025年《超人》注定成為現象級爭議文本。保守派媒體抨擊其「將美國圖騰變成社會正義戰士」,指責片中非裔的鷹女與拉丁裔的火焰人比例過高;進步陣營則讚賞岡恩重現西格爾與舒斯特創作初衷——讓超人成為移民故事的載體。這種分裂反應恰映照出當代超級英雄文化的困境:當觀眾既渴望逃離現實的救世主幻想,又要求角色反映現實複雜性時,任何創新嘗試都注定淪為文化戰爭的戰場。或許正如片中露薏絲的犀利提問:「當全世界都要求你成為他們想要的樣子時,如何證明哪個才是真正的你?」這個問題,同樣適用於在商業與藝術間掙扎的超級英雄電影本身。

站在DC宇宙重啟的十字路口,岡恩的《超人》猶如一枚文化骰子:它可能開創超級英雄電影的新變種,也可能因過度自我指涉淪為影史腳註。但不可否認的是,當氪星犬小氪叼著《星球日報》頭條「外星勞工爭取權益」飛過大都會天際時,好萊塢終於有勇氣承認:或許我們需要的從來不是完美無缺的神,而是會犯錯、會哭泣的「超級人」。

附錄

分享到:
日期: 2025-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