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雨揭露高宏苑滲水問題 誰該為基層安居夢買單?

黑雨揭露高宏苑滲水問題 誰該為基層安居夢買單?

近日香港油塘綠置居項目高宏苑的滲水問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這個原本承載著基層市民安居夢想的公共房屋項目,在經歷黑色暴雨後,竟有近百戶單位出現不同程度的滲水情況,讓人不僅要問:我們的居住安全底線究竟在哪裡?

從專業角度來看,高宏苑的滲水問題絕非偶然。業主Sam使用專業儀器檢測出的濕度數值高達78.4%,遠超35%的安全標準,這表明建築物存在嚴重的防水缺陷。更令人憂慮的是,滲水點多位於外牆喉管接縫處,這些本應在施工階段就嚴格把關的關鍵部位,現在卻成為雨水入侵的通道。建築測量師何鉅業指出,這類問題往往是「人為失誤」而非「自然意外」,直指工程質量管控的缺失。

值得深思的是,房屋署最初將責任部分歸咎於業主自行改動單位,這種回應方式未免過於輕率。作為專業監管機構,理應首先檢視建築設計和施工質量是否達標。防水工程是建築物的基本要求,特別在香港這樣多雨的城市,外牆防水系統更應該具備抵禦極端天氣的能力。黑雨只是暴露問題的催化劑,而非問題的根源。

從社會層面看,高宏苑事件折射出香港房屋政策的深層次矛盾。這些綠置居單位的購買者多是經過多次抽籤才獲得置業機會的普通市民,他們用積蓄甚至「棺材本」購房,期待改善居住環境,卻遭遇這樣的質量問題。業主林小姐考慮「撻訂」的無奈,道出了多少基層市民的心酸。當安居樂業的基本需求都難以保障時,所謂的房屋政策成效又該如何評估?

從更廣闊的視角看,高宏苑事件並非孤例。香港近年多個公共房屋項目都曾出現質量問題,這反映出整個建築產業鏈可能存在系統性風險。何鉅業建議成立的「樓宇維修局」或許是一個解決方向,但更重要的是從源頭加強質量監管,建立更嚴格的問責機制。畢竟,預防勝於治療,與其事後補救,不如在施工階段就確保質量達標。

在極端天氣日益頻繁的當下,建築物的抗災能力更應受到重視。高宏苑的教訓提醒我們,房屋不僅是遮風擋雨的場所,更是保障生命安全的重要屏障。政府、發展商和監管機構都應該以更高的標準要求自己,因為這關係到千萬家庭的切身利益。

最後,我們呼籲相關部門以更積極的態度處理高宏苑滲水事件,不僅要儘快修復現有問題,更要檢討現行監管機制,避免同類事件再次發生。同時,也應該建立更暢通的投訴渠道和更有效的補償機制,保障受影響業主的合法權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安居樂業」的社會願景。

附錄

分享到:
日期: 2025-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