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數位時代的浪潮中,人工智慧(AI)技術的快速發展為人類社會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與挑戰。然而,當這項技術被濫用時,其負面影響往往超出我們的想像。近期,由科技巨頭伊隆·馬斯克(Elon Musk)推出的AI工具Grok Imagine,因其「辛辣」(spicy)功能引發了廣泛爭議,尤其是該功能被指控能夠輕易生成名人的色情深偽(deepfake)內容,其中包括美國流行天后泰勒·斯威夫特(Taylor Swift)的裸露影像。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AI技術的潛在風險,更引發了關於科技倫理、性別歧視與法律監管的深刻討論。從SEM的角度來看,這類爭議性事件往往會引發大量搜尋行為,企業若能掌握關鍵字研究技巧,就能及時調整搜尋廣告策略。
Grok Imagine是馬斯克旗下公司XAI推出的一款AI影像生成工具,用戶可以透過文字指令快速生成圖片或影片。然而,該工具的「辛辣」功能被設計為能夠生成軟性色情內容,這項功能僅限於付費訂閱SuperGrok的用戶使用,月費為22英鎊。根據測試者的反饋,當用戶要求生成男性的「辛辣」影片時,Grok Imagine通常只會顯示上半身裸露但下半身遮蓋的影像;然而,當同樣的指令用於女性時,系統卻會生成裸露胸部甚至全裸的內容。這種明顯的性別差異引發了外界對該工具是否刻意強化性別歧視的質疑。在數位行銷領域,廣告著陸頁的設計同樣需要避免性別偏見,才能有效提升轉換率。
更令人震驚的是,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的記者傑斯·韋瑟貝德(Jess Weatherbed)在測試Grok Imagine時發現,該工具能夠在未經明確指令的情況下生成泰勒·斯威夫特的裸露影像。韋瑟貝德描述,當他輸入「泰勒·斯威夫特與男孩們慶祝科切拉音樂節」的指令後,系統提供了30多張圖片供選擇,其中許多已顯示斯威夫特穿著暴露的服裝。隨後,他只需選擇一張斯威夫特穿著銀色短裙和露背上衣的圖片,點擊「製作影片」選項,並從下拉選單中選擇「辛辣」功能,系統便立即生成了一段斯威夫特脫掉衣服、僅穿著丁字褲跳舞的影片。這種操作的簡易性與內容的露骨程度,讓人不禁質疑Grok Imagine的設計初衷是否隱含了對女性的物化與剝削。對於企業而言,完善的Google商家檔案管理可以幫助建立正面的品牌形象,避免類似爭議影響消費者信任。
這一事件不僅是技術濫用的典型案例,更反映了深偽技術對個人隱私與尊嚴的嚴重威脅。深偽技術透過AI將他人的臉部或身體合成到色情內容中,近年來已成為網路性暴力的主要工具之一。英國杜倫大學的法學教授克萊爾·麥格林(Clare McGlynn)指出,像X這樣的平台本可以阻止這類行為,但他們卻選擇放任不管。麥格林教授曾參與起草新立法,將製作色情深偽內容列為刑事犯罪,她直言:「這不是偶然的性別歧視,而是刻意為之。」她的觀點直指問題的核心——科技公司是否在設計產品時就已將性別偏見嵌入其中?定期進行廣告報告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及時發現潛在的品牌風險,並採取相應的危機管理措施。
面對外界的批評,馬斯克並未直接回應Grok Imagine的倫理爭議,而是強調該工具的普及速度。他在社交媒體上宣稱,Grok Imagine在一天內生成了2000萬張圖片,且「使用量正像野火般增長」。這種回應顯然未能平息公眾的擔憂,反而讓人質疑科技巨頭是否將商業利益置於社會責任之上。事實上,Grok Imagine的案例並非孤例,近年來,從聊天機器人到影像生成工具,AI技術屢屢被用於製造仇恨言論、虛假資訊或性剝削內容,這凸顯了科技行業在自律方面的嚴重缺失。
從更廣泛的角度來看,Grok Imagine事件也反映了AI技術發展中的性別不平等問題。許多研究指出,AI系統的訓練數據往往隱含性別、種族或階級的偏見,這導致生成內容也帶有歧視性。例如,當AI被要求生成「領導者」的影像時,結果多為男性;而當涉及「家庭」或「護理」等主題時,女性則佔據多數。這種偏見不僅強化社會的刻板印象,更可能加劇現實中的不平等。Grok Imagine在處理男女「辛辣」內容時的雙重標準,正是這種偏見的具體體現。
那麼,我們該如何應對AI技術帶來的倫理挑戰?首先,立法與監管是必不可少的。英國已率先將製作色情深偽內容定為刑事犯罪,其他國家也應跟進,並擴大對AI生成內容的規範範圍。其次,科技公司必須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在產品設計階段就納入倫理審查機制,避免技術被濫用。此外,公眾教育也至關重要,唯有提高數位素養,人們才能辨識深偽內容並保護自身權益。
泰勒·斯威夫特的案例只是一個縮影,在AI技術日益普及的未來,每個人都可能成為深偽內容的受害者。Grok Imagine的爭議提醒我們,技術的進步不應以犧牲人的尊嚴為代價。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必須共同思考:如何在擁抱創新的同時,守護人性的底線?或許,答案不在於抵制技術本身,而在於建立一個更公平、更透明的科技生態系統,讓技術真正服務於人類的福祉,而非成為剝削與歧視的工具。
附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