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4超人:第一步》影評:漫威如何用「家庭」破解60年改編詛咒?

《驚奇4超人:第一步》影評:漫威如何用「家庭」破解60年改編詛咒?

在漫威電影宇宙(MCU)邁入第六階段之際,《驚奇4超人:第一步》(The Fantastic Four: First Steps)肩負著雙重使命:既要打破這個經典IP長達六十年的改編詛咒,又得為接下來的《毀滅日》與《秘密戰爭》鋪路。導演麥特·夏克曼(Matt Shakman)選擇以「家庭」為核心敘事軸線,讓佩德羅·帕斯卡(Pedro Pascal)與凡妮莎·寇比(Vanessa Kirby)飾演的驚奇先生與隱形女,在對抗行星吞噬者(Galactus)的同時,更需面對新手父母的焦慮——這種將宇宙級危機與尿布奶瓶並置的荒謬感,恰恰成為本片最迷人的矛盾特質。

科幻外殼下的育兒手冊 影片開場便顛覆傳統超級英雄片的敘事框架。當銀色衝浪手(Julia Garner飾)穿越大氣層預告地球毀滅時,蘇·史東正在產房經歷宮縮。這種「外星入侵V.S.分娩陣痛」的蒙太奇,巧妙將超級英雄史詩解構為新手父母的心理隱喻。影評人提及的「懷孕如同伽拉圖斯來襲」的比喻並非誇飾——片中驚奇先生計算行星吞噬者抵達時間的場景,與他手機裡的胎兒成長APP並列剪接,帕斯卡臉上那種介於天才科學家與茫然準父親之間的微妙表情,精準捕捉到男性在生育議題中的認知失調。這種將宇宙恐懼具象化為產前憂鬱的敘事策略,讓本片在MCU系列中罕見地觸及了超級英雄的「肉身性」。

選角化學效應的勝利與遺憾 演員群無疑是電影最成功的部分。帕斯卡賦予驚奇先生一種易碎感,當他談論「每個決定都可能創造平行宇宙」時,鏡頭緩緩帶過嬰兒房裡未組裝的嬰兒床,暗示角色對「不確定性」的恐懼已從量子領域蔓延至尿布台。凡妮莎·寇比則徹底改寫了隱形女的傳統形象,當她同時操作隱形力場、安撫哭鬧嬰兒,還能精準吐槽丈夫的科學術語時,這個「三線作業」的長鏡頭堪當女性多重角色的完美隱喻。可惜的是,火人(約瑟夫·奎因飾)與石頭人(埃邦·莫斯-巴克拉赫飾)的兄弟情雖有火花,卻因篇幅限制淪為功能性存在,尤其石頭人關於「非人軀體認同」的深刻命題,僅在與莫洛克人首領(保羅·華特·豪澤飾)的酒吧戲中驚鴻一瞥。

視覺語言的保守與突破 美術設計確實打造出令人耳目一新的「復古未來主義」世界——從蘇聯風格的太空總署到流線型泡泡車,60年代《生活》雜誌想像中的「2001年」被完整復刻。但這種視覺驚艷並未延伸至動作場面,當銀色衝浪手劃破天際的鏡頭,竟比不過家庭錄影帶質感的育兒Vlog時,暴露出導演在「科幻奇觀」與「家庭錄像」兩種美學間的搖擺。麥可·吉亞奇諾(Michael Giacchino)的配樂成功補位,特別是四超人火箭升空時,交響樂與嬰兒啼哭聲的混音處理,將「星際探險」與「育兒旅程」的史詩感完美疊合。

MCU佈局中的戰略性妥協 電影最受爭議處在於其「去聯動化」的敘事選擇。相較於《雷神3:諸神黃昏》直接摧毀仙宮為無限之戰鋪路,本片結尾僅留下行星吞噬者艦隊的模糊剪影。這種克制或許是明智之舉:當驚奇先生看著女兒手握宇宙能量時,台詞「她會面對比伽拉圖斯更危險的未來」的雙關語,既指涉漫畫中富蘭克林·理查茲的創世能力,也為《秘密戰爭》保留敘事彈性。但對期待MCU「大事件」的觀眾而言,這種「家庭優先」的敘事節奏難免顯得溫吞。

《驚奇4超人:第一步》終究完成了不可能的任務——它讓這個曾被兩度改編失敗的IP,在MCU中找到「科學家庭」的獨特定位。當片尾字幕升起時,銀幕上並列顯示著四超人的英雄制服與嬰兒超音波照片,這個影像隱喻或許正是漫威給自己的備忘錄:與其追逐宇宙級爆炸場面,不如先讓觀眾相信,這群穿著藍色緊身衣的怪胎,確實會為誰該半夜換尿布而吵架。畢竟能讓行星吞噬者暫停毀滅地球的,從來不是量子炮,而是新手媽媽那句「你敢吵醒寶寶試試看」。

附錄

分享到:
日期: 2025-07-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