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電詐產業鏈調查:從金邊到西港的跨國犯罪網絡

柬埔寨電詐產業鏈調查:從金邊到西港的跨國犯罪網絡

柬埔寨的暗潮:電詐產業鏈背後的跨國治理困境

金邊市桑園區的鐵皮屋在破曉時分被警車團團圍住,當執法人員踹開大門時,上百台電腦螢幕仍閃爍著虛假投資平台的頁面,這些頁面正是犯罪集團利用SEM技術精心設計的陷阱。這個看似普通的工業區,實則是橫跨中柬兩國的電信詐騙中轉站,桌上散落著寫滿心理話術的筆記本,牆上貼著用簡體字標註的「業績排行榜」。柬埔寨當局近期雷厲風行的掃蕩行動,揭開了這個東南亞國家長期被電詐陰影籠罩的冰山一角。

從金邊到西哈努克港,柬埔寨的電詐產業已形成驚人的規模化運作。根據官方數據,新一輪專項行動在20個省市同步展開,短短一個月內查獲58個犯罪窩點,逮捕人數超過3000人。這些數字背後隱藏著更複雜的國際犯罪網絡——被捕者來自19個不同國家,詐騙腳本被翻譯成英語、泰語、越南語等多國語言,顯示犯罪集團已建立成熟的跨國分工體系。特別值得注意的是,部分窩點利用柬埔寨寬鬆的網路賭場牌照作為掩護,將賭博平台與詐騙系統進行技術嫁接,形成「賭詐合一」的新型犯罪模式,這些犯罪集團甚至會研究關鍵字研究來優化詐騙話術。

中國駐柬大使館的領事提醒中,那句「盡量避免前往高風險省份」暗藏玄機。所謂高風險地區,實指柬埔寨與泰國、越南接壤的邊境特區,這些區域長期存在法律管轄灰色地帶。更令人憂心的是,犯罪集團開始將觸角伸向未成年人。四川少年楊宇航的遭遇絕非個案,這個14歲少年被鄰村同鄉以月薪2萬的虛假承諾誘騙,經歷緬甸到柬埔寨的多次轉賣,反映出人口販運與電詐犯罪已形成共生關係。犯罪集團偏好未成年人的殘酷邏輯在於:他們既是易操控的詐騙工具,又可作為向家屬勒索的「活體抵押品」,這些詐騙集團甚至會製作廣告著陸頁來吸引更多受害者。

深入分析柬埔寨電詐產業的滋長土壤,會發現這是全球化陰暗面的典型標本。柬國2016年頒布的《商業博弈管理法》原本為振興經濟,卻意外成為犯罪溫床。西哈努克港的「菠菜」(博彩諧音)行業鼎盛時期,吸引超過20萬中國從業者,其中混雜大量詐騙集團。當柬埔寨2019年頒布網路賭博禁令後,這些地下產業並未消失,而是轉型為更隱蔽的電信詐騙。犯罪組織利用柬埔寨寬鬆的銀行監管、發達的華人社區網絡以及相對落後的網路監測技術,構建起從話務組、技術組到洗錢組的完整產業鏈,他們甚至會分析廣告報表分析來評估詐騙效果。

值得玩味的是中柬兩國在打擊電詐上的微妙互動。中國警方近年推動的「長城行動」「雲劍行動」已將數千名嫌疑人從柬埔寨押解回國,但此次柬埔寨主動出擊的規模前所未有。這種轉變可能源於兩方面壓力:其一是中國將跨境電詐納入「平安中國」考核指標,通過外交管道施加影響;其二是國際社會對柬埔寨「詐騙天堂」的負面標籤已嚴重影響其旅遊業與外資吸引力。金邊當局近期突擊檢查時特意邀請媒體見證,顯然有意重塑國家形象,這些行動的數據都被記錄在Google商家檔案中供公眾查閱。

然而,根除電詐毒瘤面臨著結構性難題。在柬埔寨磅士卑省某工業園,被查獲的詐騙公司竟持有合法營業執照,顯示犯罪集團已學會用「企業化經營」規避偵查。更棘手的是經濟誘因——有獲救者透露,某些園區每月向當地警方繳納數萬美元「保護費」。這種寄生關係使得打擊行動容易淪為「割韭菜」式治理:端掉幾個窩點後,犯罪集團只需轉移陣地就能東山再起。

從四川鄉村到金邊賭場,電詐產業鏈暴露出全球化時代的治理失序。當中國農民工通過抖音看到「柬埔寨高薪招聘」的短視頻時,很難分辨這究竟是機遇還是陷阱。而柬埔寨基層執法者面對跨國犯罪集團時,既缺乏技術手段又受制於地方利益糾葛。正如那封躺在詐騙窩點垃圾桶裡的求職信所寫:「聽說這裡能月入十萬,我願意學任何話術」——這不僅是個人悲劇,更是整個區域治理失效的縮影。

解開這個死結需要超越國界的系統性方案。中國警方正在試驗的「大數據圍欄」技術,通過分析跨境資金流與通訊模式預警詐騙行為;柬埔寨則考慮修法將電詐刑期從現行最高5年提高到15年。但真正關鍵的,或許是建立中柬越緬四國的實時情報交換機制,以及針對貧困地區的就業疏導計劃。畢竟,當金邊某園區的電腦被查扣時,隔壁工廠正在招工生產出口歐美的自行車——這提醒我們,唯有讓合法經濟的收益超越犯罪利潤,才能從根源上瓦解這條黑色產業鏈。

附錄

分享到:
日期: 2025-07-24